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熱門文章

2022-06-07

在另一個不久以前的時空,木構山屋曾廣建於台灣的山林,近百年後的今天,它們輕輕而靜靜地巧立或躺臥在綠幽幽的森林中、箭竹搖曳的稜線上、溪聲潺潺的河谷裡,接納了綠苔、藤蔓、枝葉恣意的攀上自己,溫柔地成為山林地景的一部份......當木構山屋再次出現在台灣山林,又意味著什麼?

2021-01-15

常說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許多狗主人熱愛登山健行,更喜愛帶著愛犬同行,然而當今的台灣法規下,山友想帶狗同行山林卻處處受限。深究禁止帶狗上山的原因,這樣的禁令合理嗎?真能解決問題嗎?

2021-01-12

「中之線警備道」修建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當局為了加強深山原住民(布農族)的統治與教化,並進行林野自然文化調查開發,興築了多條警備道,中之線就是其中一條。從觀高至加年端沿郡大溪而築,呈南北走向全長約67公里,又稱「郡大警備道」,是介於關門古道與八通關越嶺道之間重要的聯絡路線。(當初鹿野忠雄就是利用中之線在此區域穿梭自如啊!)

2021-01-01

無倫是健行初學者還是登山高手,每個人在山林穿梭時,最擔心自己跟預定的路線走得不一樣、或是走到一半突然下起大雨成為落湯雞,這次為大家統整推薦了八個登山健行APP的資訊,讓大家登山時更有保障!

2020-12-15

道格・史考特(Doug Scott)今年12月7日因腦淋巴瘤逝世,享年79歲。成為第一位攻頂聖母峰的英國人,並於海拔8000米失溫又缺氧的困境緊急過夜,被譽為「偉大的倖存者」。史考特曾歷經過不少高山瀕死經驗,倖免於各種危險當中,即使看著山友一一殞落,仍認為沒有理由放棄登山。

2020-12-04

12月1-2日挑戰二日攀登秀姑巒山墜崖失聯的黃姓山友,12月4號遺體被尋獲,已由空勤總隊完成吊掛。為何超過60公里的總里程僅完成6k就發生意外?八通關古道上有哪些危險路段選擇「高繞路線」耗時較長但相較安全?高強度登山如何做好「路線風險管理」?

2020-12-04

2020年11月22日,蘇格蘭登山家Hamish MacInnes於睡夢中安詳去世,享年90歲。MacInnes挑戰過多座極限高峰,其中就包括早期幾乎無人涉足的聖母峰,並於1970年發明的全金屬冰斧,對雪攀、冰攀裝備的演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爾後還在許多取材於高山的電影中擔任技術指導,一生以「傳奇」形容也不為過。

2020-11-27

「登山是志業、建築是職業、攝影是興趣,控制好時間,不用捨棄任何一項!」吳夏雄雲淡風輕的帶過。
人生,只要認真做好一件事就好了嗎?近年風行的斜槓生活態度,在數十年前早已被吳夏雄實踐了。身為國內早期帶隊出國挑戰極限高峰的登山家、同時又在建築領域擔任公會理事、還是台灣山岳雜誌的總編輯,我們好奇的想了解這樣超人般的身份,究竟如何同時勝任?

2020-11-24

「向北往向陽山的路上,一大片太陽能板突兀的設立在一望無際的山岳稜脈上!」2020年山域建設如火如荼進行,興建基地台勢必對原始高山樣貌造成影響,但提供行動訊號在特定情況下,也確實是保障山友安全的關鍵。對於「人為介入與原始風貌」的平衡,我們先不妄下定論,從不同的觀點出發、權衡其中利弊。

2020-11-13

2019年底的山林開放政策,帶動各級山屋的整建,除了以369山莊為例的服務型山屋重建計劃,避難小屋等級的山屋更新也被提上日程,如奇萊山區的稜線山屋、志佳陽山域的瓢簞山屋都因破舊亟待整建,大小劍山的油婆蘭營地也擬定建造新的小型山屋。編輯團隊跟著身兼登山家與建築師身份的吳夏雄先生,帶大家一探尚未公開的模組化避難小屋。

2020-11-10

長天數縱走比三天內的登山行程路途更遠、時間更長,「高負重」對腿部肌力是個考驗,對於膝蓋更有可能造成磨損。使用登山杖能有效減緩下半身20-30%的壓力,使更穩定的在山徑上行走。編輯團隊以五天四夜走訪台灣最美的高海拔稜線之一的聖稜線,實測宜山登山杖在多日宿營登山行程中,如何發揮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