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僅224克的Summit Papsura 3L超輕量化風雨衣──The North Face巔峰系列與我們紀錄極限北壁

玉山南峰北壁上狂風呼嘯著,我們掛在繩上、扛著攝影器材尋找著紀錄這座巨牆的最佳角度。冰點下的體感溫度與我們之間,僅隔著那層輕薄到不可思議的The North Face Futurelight風雨衣。

那存在山峰北面的嚴酷與浪漫
“The North Face Summit Series”

 

矗立在北半球的山峰,其北面(North Face)普遍因為在冬季日照時間短、甚至半年照不到陽光而異常寒冷,大幅增加攀登一座山峰的難度。卻也因獨有的艱難屬性,讓無數山峰北面成為頂尖攀登好手心之所向的崇高之壁(如:歐洲三大北壁──艾格、馬特洪、大喬拉斯)。

 

在台灣亦同,玉山群峰北壁、中央尖山北壁、南湖大山北壁……等,過去數十年來留下不少有志高手的攀登紀錄。與終年積雪的北國不同,台灣數處高山北壁幾乎只適合在冬季積雪期間攀登,無積雪期間則因過於陡峭又破碎而難以企及,這些壯麗的台灣高山北壁對於我們這個世代來說,一年之中可攀登的天數屈指可數。

 

我與身後仍有殘雪的玉山南峰北壁

 

台灣高山北壁沒有積雪時大概都是這樣又陡又碎

 

2024春節前夕玉山群峰氣溫驟降,台灣最高峰上眼看又要降下一場大雪。二月底將有一檔北壁連續攀登挑戰的紀錄工作,小紘與我決定前往玉山南峰,為隨即到來的拍攝做準備……

 

沈紘煬,人稱小紘,精通攀登的山岳攝影師,近年數次台灣著名的高山攀登都因他而留下珍貴影像紀錄

 

當The North Face團隊告訴我們,他們會提供一件重量僅224公克、三層布料結構(以下簡稱3L)、為Alpine攀登設計的超輕量風雨衣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規格確定是對的嗎?」因為在我的印象中3L雖然代表了可靠耐用,但通常都與不到250克的超輕量扯不上邊。

 

一週後我實際收到了這件Summit Papsura 3L,隨即發現他們是來真的,這個以北面為名的品牌,這次又會在玉山南峰北壁拍攝探勘中,給我們甚麼樣的驚喜?

 

(Alpine/註:定義為森林線以上的山岳環境)

 

小紘與我在玉山南峰山頂,身上都穿著Summit Papsura 3L

 

從上而下的視角
窺探玉山南峰北壁

 

這次上山的任務不是攀登,而是在高山北壁上垂降拍攝的預習與畫面籌劃,我們只帶了一條主繩、垂降設備、還有幾條sling,剩下的重量就留給相機與空拍機。原本安排多天行程,但因天氣並不穩定,對這一帶經驗豐富的小紘建議裝備可盡量輕量化與精簡,以求能快速進出玉山群峰,臨機應變。

 

裝備輕量化的效果立見,大約只花四個小時,就從玉山登山口(海拔2610公尺)出發徒步約10公里抵達圓峰山屋(海拔3694公尺)。在這座台灣最高海拔山屋簡單休息後,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想要近距離窺探南峰北壁還得加緊腳步。

 

離開山屋鞍部僅5分鐘路程的稜線高點,整片南峰山壁在我們眼前展開,連綿數百公尺的岩壁東高西低,由三座巨塔組成,岩面最高處落差超過300公尺,相當壯觀,這時還能看到月初大雪後留下的殘雪。

 

前方就是壯觀的玉山南峰北壁

 

翻上稜線後迎接我們的不僅是南峰的壯麗,還有正面不斷賞在臉上的西北向強風,時不時逼迫我們要彎低身軀才不至於被吹落數百米的碎石坡下。

 

又是一陣跟在小紘身後氣喘吁吁地疾風勁走後,在玉山南峰山頂上又是另一個視角,那不遠的東側是玉山東峰和荖濃溪的源頭,向下則是坡度50~70度不等的南峰巨壁,暴露感極強,卻也是攀登影像題材中最抓人眼球的精彩構圖,我們趕緊開了繩子垂降下去,生怕這好天氣和好光線轉瞬即逝。

 

跑到一般登山健行玩家會嚇破膽的地方取景,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

 

趁陽光快要消失前,我又垂降下去看一次

 

小紘正橫渡攀爬去看一個取景

 

跟上次在南湖南峰拍攝【攀登小屋】時底下一片霧茫茫的體驗大不同,這天谷底全開,數百公尺下的碎石坡雖然縮得小小的,但異常清晰,我們掛在GriGri上試了幾個相當滿意的高角度取景、拍攝岩壁的細節,還例行性地攀爬玩耍一番,一直到黃昏時分,才心滿意足離開。

 

總是上演一樣的劇情:「欸爬那邊拍起來比較好看!」若不是太恐怖,我們通常都是這樣決定攀爬路徑

 

景深全開,數百米下的碎石坡一路延伸到荖濃溪源頭

 

回程再次全程抗擊風速更甚、更寒冷的妖風,我們在金黃色的雲海上走到天色全黑,已經忘了究竟在堅持什麼,黑漆漆的寬稜上我們走了十幾分鐘都沒有開頭燈,踩著步道上若隱若現的石頭形狀回到圓峰山屋,不過小紘在煮晚餐時幽幽地表示:「沒有開頭燈就不算摸黑。」

 

(GriGri/註:一種由Petzl設計,可以自動鎖定讓我們上下岩壁的確保設備)

 

Summit Series
超輕量化動態保暖組合

 

後來果然因為天氣急轉直下已不堪拍攝與攀爬,只能提早下山,不過走跳台灣高山攀登的我們,早已習慣了隨時保持彈性與臨機應變,從拍攝器材、技術設備……到服飾裝備的全面輕量化,帶給我們顯而易見的益處。

 

果然才隔一天,天氣就糟糕到只能趕快逃下山的狀況

 

224克的Summit Papsura 3L風雨衣是我擁有過最輕的三層布料結構風雨衣,完全符合輕量化需求、和適用台灣全年四季會遇到的極端耐候需求。為了輕量化,近年在台灣高山上我簡化了上半身穿著,並將分層疊穿的策略調整地更合理。

 

  1. 底層:單件短袖/長袖fleece
  2. 風雨衣:防水係數10000+的風雨衣
  3. 保暖層:化纖背心/化纖外套
  4. 添加層:視情況增減,冬季我都會多帶一件羽絨衣備用,如果下大雨才會把風雨衣放到最外層(保持彈性,不必一開始就設定風雨衣必須在外)

 

排除需要停下來超過5分鐘有靜態保暖需求的情況我會穿上保暖層,其他時間我都以兩層輕薄衣物滿足「動態保暖」需要,幾乎捨棄了過去那些太厚無法排汗、卻又沒那麼防風的材質(如power strech)。只要妥善防止風勢大或下雨等情況帶走大量體溫,都能透過走動發熱來維持基本的恆溫。

 

這次上山海拔從2610~3844公尺,溫度約-4~8°C變化,在海拔3000公尺之前,我都單穿一件TNF Future Fleece連帽衫在底層,更高的山域則全程穿上TNF Summit Papsura 3L風雨衣,只有在山屋長時間休息時加上化纖外套。

 

這次上山的標配:Future Fleece連帽衫+Summit Papsura風雨衣

 

我們很開心能從上面的天氣系統中快速地逃出來

 

Papsura 3L用的是自家的Futurelight防水透氣技術,與過去穿過的Futurelight 2.5L風雨衣印象一樣,Papsura 3L也是異常柔軟舒適,一點都沒有一般穿hardshell在身上的卡頓感。

 

雖然是224克的超輕量級,但Papsura 3L在抗風能力上豪不馬虎,即使從玉山南峰回圓峰山屋路上,在那段不算摸黑的摸黑路程中遭受妖風襲擊時,臉頰和手掌都已經被零下體感溫度凍得幾乎失去知覺,但行走中只穿輕薄Future Fleece底層和Papsura 3L風雨衣的我,因為軀幹和頭部不受風寒侵蝕,仍覺得還算舒適不需要多加保暖層。

 

帽兜是我最喜歡的設計之一,收緊後非常貼合頭、頸,放鬆時塞進岩盔在帽兜底下也完全沒問題

 

口袋位置也非常合理,不會受背包腰帶或攀岩吊帶影響,很冷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手插著走路

 

類比定位相近的產品,我的衣櫥裡有另一件使用Gore-tex paclite防水薄膜的風雨衣,以動態保暖高度要求的透氣、排汗特性而言,Papsura 3L使用的Futurelight防水透氣薄膜可說略勝一籌,我從排雲山莊後就幾乎沒把風雨衣脫掉,在不受風寒的前提下全程穿著也不覺得悶熱。

 

2L、2.5L、3L風雨衣差異?
Papsura風雨衣給的驚喜

 

提到防水透氣薄膜,不能不提2L、2.5L、3L的差異。3L風雨衣把三層布料照順序壓合成一塊複合布,分為:

 

  1. 保護層:高度耐磨特性,並有如荷葉效果的防潑水DWR噴層(這層需定時補充)
  2. 防水透氣層:若剖開布面,會看到一層半透明防水透氣薄膜,是一件風雨衣的靈魂,Futurelight和Gore-tex技術都是指這層薄膜
  3. 親膚層:以親膚材質為主,讓汗水不會直接侵蝕防水透氣薄膜減少壽命,並提升穿著體感

2L風雨衣沒有親膚層,用更輕更簡陋的網狀布取代(或甚至沒有),耐用度、價格都較低;2.5層則是在內側利用親膚噴塗層加工防水透氣薄膜來取代親膚布料,對保護防水透氣薄膜和提升親膚體感有一定的效果;3L則是構成一件高性能、耐用、體感佳風雨衣的最佳組合,但重量和售價通常也較2L和2.5L高。

 

Papsura 3L的可收納性非常傑出,堪比平常在陽明山騎行公路車時攜帶的那種超輕量風衣,雖然它是一件主打攀登的三層風雨衣,但自體收納進口袋相當驚人,對於只背30公升背包上山過夜爬岩壁雪溝的輕快風格攀登,可說是巨大的優勢。

 

這件雨衣可以反摺收進自己的口袋,收起來跟一隻手掌差不多大,深得我心

 

我起初對它224克超輕量的耐磨度感到堪憂,與小紘在玉山南峰北壁嘗試開繩攀爬玩耍時,我的風雨衣袖子狠狠被鋒利的頁岩削過數次,每次我都驚恐地想像它第一次使用就殘破不堪的樣子,但每每低頭檢查都發現它仍完好無損:「做得好The North Face!」

 

爬來爬去的過程,總是避不了跟鋒利的頁岩親密接觸

 

Papsura 3L適合哪些玩家?

 

Papsura是一件極優秀、適用於高山的產品,打破了我對3L=非超輕量、超輕量=不耐磨的印象。

 

Papsura 3L擁有完整的三層結構,組成它的三層布料顯然都是相較傳統輕薄許多的科技面料,The North Face想必用了某種黑科技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我想3L的優勢會帶給它比相同重量2L、2.5L風雨衣更傑出的耐用度。

 

但極緻減重的代價畢竟還是存在的,若比較對象同樣是3L風雨衣,Papsura 3L 200克+級別的耐用度,不太可能優於300克+級別,所以有些情境我會傾向使用其它非輕量化風雨衣。

 

我想Papsura 3L並不那麼適用於:

  1. 長天數負重超過15公斤的縱走行程(重裝背包帶給風雨衣肩處的壓力非常大)
  2. 中海拔尖刺植物密度高的探勘行程(記得:耐磨≠耐穿刺)
  3. 對輕量化無要求者

 

Papsura 3L是以下情境完美選擇:

  1. 輕快風格高山攀登首選
  2. 越野跑首選
  3. 自行車騎行好用
  4. 背包空間有限者的最愛
  5. 輕量化玩家的好物

 

Papsura 3L分為男版女版(女版也適合肩寬較窄的男性玩家),這次拿到的黃、橘兩色都非常顯眼,即使在遠處也能快速辨認隊友的位置。

 

雖然我還是不免對防水透氣的布料霸主Gore-tex存有一定的品牌迷思,但數次帶使用Futurelight防水透氣薄膜的產品上山,幾件不同定位的The North Face風雨衣,在各類行程中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

 

下次需要帶著攀登繩、岩械、冰斧上山的輕量化高海拔攀登行程,我想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把Papsura 3L塞進背包,隨時成為我的好夥伴,探索群山。

 

Never Stop Exploring

 

撰文/王一訢
攝影/沈紘煬、王一訢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關於The North Face®

 

The North Face 成立於 1966 年, 致力於為戶外運動員的每一次嚴酷探險提供專業裝備。「The North Face®」這個名稱源於山上最冷、最難攀爬的北坡。形象來源是 Half Dome,這座來自美國加州 Yosemite National Park(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裡的山峰,意味著探索最險峻的戶外精神。1997 年,The North Face 採用全新的宣傳標語—「探索永不停止」,從此成為品牌最重要的精神口號。作為全球戶外運動領導品牌,The North Face 以經過運動員測試探索、適應各類戶外需求的產品説明世人探索、挑戰人類潛能的極限;與此同時,品牌始終致力於保護戶外環境,透過各種可持續發展專案,將人類對自然環境所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