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9-01-30

建築節能不必等夏天 建研所教你秋冬就可開始準備

夏天天氣熱,節電成為大眾關心的焦點,但說到建築的節能,涉及空調、整修,秋冬之際就可提早準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承接公有建築節能改善的經驗,發現從中央空調著手,四到五年就可以從節電中回本,醫院甚至可以在二年內回本。

但民眾關心的居家建築節能該怎麼做?台灣建築如何透過能源揭露、新技術的引入讓建築的節能更上一層樓?本報專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曾任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的王榮進來看這個常被忽視的課題。

辦公室節能從空調下手 住家從電器節能更快

節能講的是對症下藥。王榮進指出,空調占辦公建築耗能的50%,最有效的方式就從中央空調著手。但對民眾來說,空調僅占20%、照明30%,冰箱、電視等家電占50%,從省能設備改善會最更直接。

他表示,夏天冷氣耗電多,從建築外殼,例如窗戶、遮陽改善都可以間接減少空調的使用。但是,公寓、大樓的外牆都屬公共設施,除非趁著整棟建築拉皮(外牆整修)一起加強隔熱,不然更改建築設計並不容易。最簡單的方式是內遮陽(如窗簾)。外遮陽(如遮陽板)效果會更好,但成本相對較高。

在大樓部分,以建築研究所長期協助公有辦公室、機關、學校進行節能改善的經驗,王榮進說,效果最好方式的是改善空調,平均4-5年就可以從省下的電費中回本。在空調幾乎毫不間斷的醫院更快,大約2年回本,是很值得的投資。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圖片來源/陳文姿

用資訊公開鼓勵節能 2020年起揭露建築耗能

由於現有法規很難溯及過往,強制規範既有建築的改善,因此,國外常使用的政策是透過建築節能的資訊揭露,讓節能效果不好的建築逐漸被市場淘汰。在國內,2018年10月行政院核定施行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也有類似規定,建築部門將於2020年完成並施行建築物外殼耗能的資訊透明機制。

王榮進解釋,國內現有的《建築技術規則》已規定申請建築執照時應符合的建築外殼耗能基準,這是國家規範的最低標準,但過去這些資訊未公開。未來那些建築、那些資訊應該公開、如何公開?相關機制將由內政部協調行政單位訂定。

他說明,《建築技術規則》所訂的是所有新建建築適用的最低標準,綠建築則要求外殼隔熱還要提高20%以上。但必須注意的是,從建築設計雖然可以減少耗能,但實際使用電量會受電器效能、使用者行為影響,不是設計當下就能決定的。

溫帶寒帶重隔熱  台灣建築重通風

講到耗能,箭靶大多指向工業,但建築也不惶多讓。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建築部門耗能占了最終能源總消費的30%,建築跟營建加起來,將近占二氧化碳排放的40%。

王榮進說明,地區上還是會有差異。對溫帶、寒帶國家而言,冬天非常寒冷,室內外溫差可高達40度,暖氣耗能非常多;而在台灣,即便在夏天38度高溫底下,室外跟室內理想溫度差距也只有10幾度,透過良好的通風,有時甚至不需要冷氣。所以國外標準或技術未必適合台灣。

他表示,有些人引入德國建築隔熱或歐洲的零耗能、零碳建築技術時,建商卻不愛使用,原因就在於不適合國內。隔熱對台灣夏日冷氣的保溫也有好處,而政府所規範的建築物的U值(熱傳導量),就是最符合台灣氣候與本地效益的規定。

他有信心的說,以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而言,台灣的建築技術已經走在最前端。建研所日前辦理「環亞熱帶創新低碳綠建築國際研討會」,就是希望讓國內的經驗傳播出去。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