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8-11-01

秋天「打滂仔」正當時 五溝水的漂漂河體驗

東北季風吹入島嶼氣溫開始下降的季節,大武山下的屏東平原仍是溫暖和煦、氣溫舒適的艷陽天。「現在是最適合玩『打滂仔』的時候。」長期在屏東萬巒推廣自然體驗、客庄文化傳承的蔡森泰,這天帶著年輕社區工作者一起在五溝村佳平溪下水打滂仔。

「打滂仔」是客語,過去鄉下孩子在溪流中抱著竹筒、橡膠筒順流而下的一種遊戲,現在比較時興的說法是「漂漂河」,漂浮用具多改為游泳圈或輪胎等。

 

五溝水是大武山下的湧泉帶,每年夏天雨季過後,地下湧泉汩汩冒出。此處為東港溪的上游,山林溪水順流而下,來到此處水流蜿蜒平緩,尤其進入秋冬乾季,水量穩定、清澈,正是玩打滂仔最好的時候,從10月到次年4月都很適合。

 

河道水泥化工程和濕地保育的拉扯

來到五溝的大伯公廟,先向這位駐守在村莊河口的土地公報告今日的活動,請伯公保佑今天水流順暢、眾人都能平安順利飄向下游。三面環水的大伯公廟是社區的信仰中心,村民早晚以茶、香祭拜,富含歷史和在地氣息,多年前縣府以生態旅遊潛力據點和社區公園的定位,進行周邊硬體設施的改造,在溪溝邊設置了水岸遊徑,讓民眾可以下到河道親水、認識五溝的自然特色。

 

過去幾年,五溝的河道水泥化工程,一直在社區保育團體和公部門間拉扯。近年五溝水守護工作站駐地人員與村民取得較好的溝通與共識,對於家鄉因湧泉而生的珍貴自然資產,願意一起呵護,並且透過體驗導覽和小農市集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五溝水,這裡的湧泉、水草、魚類、客家夥房文化和農產特色等。

 

縣府或鄉公所執行地方工程近年已知道要與在地團體溝通,以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和不必要的衝突。不過,今年6月大伯公廟前、社區活動中心前的堤岸,卻又突然遭動工挖掘,工程廢土就直接覆蓋在河面上,經在地工作者發現才緊急停工。長期調查五溝水域生態的邱汶泉心痛地說,「你不知道這樣施工覆蓋掉了什麼,那裡本來是個適合原生魚類生存的水窟,即使半年後水質恢復、生態回來,是不是當初的水草和魚類,沒有人會知道。」

 

公部門突襲式的的小型堤岸工程,造成棲地破壞。圖片來源/李育琴

 

五溝水濕地有台灣一度消失僅在此地採集到的探芹草(Hydrolea zeylanica)、此地僅有的屏東石龍尾(Limnophila sp.),努力復育的半紋小鲃(Puntius semifasciolatus),還有蝦虎、各種螺類等。即使保育人員細心守護,像這樣未經溝通的小型河岸工程瞬間就可將棲地毀壞、讓珍貴的生態消失。公部門未經思索的民眾服務,卻可能造成在地重要資產的巨大損失。

 

順流而下 看河流的生態與文化

準備「打滂仔」的一群人走下階梯來到河岸後,先灑水向河,向河打聲招呼,再向岸上和同伴潑水,讓彼此適應水溫、放輕鬆,接著一個個躺上輪胎圈,順著河水的節奏,向下游漂去。

 

大伯公以下的佳平溪,雖有湧泉水匯入,但承接著上游養殖業的排水,並非完全清澈。溪流因河道深淺彎曲度,流速或快或慢,離開聚落後,河岸較為自然,可見兩側緩坡土堤;兩、三年前,縣府又在河岸一側施做腳踏車休閒步道,不僅挖深河道,兩旁的原生植物也一併被怪手挖除。當時在地保育人士歷經一番溝通和爭取,才保留住幾叢大竹子,讓水流有所緩衝,河岸景觀也較多元。

 

下水前先向河打招呼。圖片來源/李育琴

 

蔡森泰說,打滂仔有趣的地方就是要順著水流而下,觀察河流的生態和變化,也能認識在地人與水互動的文化。

 

遠方樹叢中有翠鳥的窩,「這裡原來有三對翠鳥,因為河岸工程如今只剩下一對。」岸邊水面下有幾處明顯的凹洞,「是琵琶鼠的窩,也就是常說的垃圾魚,琵琶鼠是凶狠的外來種,即使混濁的水也能生存。」

 

在一處和緩的水邊,大夥再次停下來,撈起河底的泥,蔡大哥說,這就是過去五溝幾處磚瓦廠生產紅磚用的土,居民在河裡挖土,再用岸邊常見的黃荊作為燃料,就可燒出很好的磚瓦。五溝的磚瓦廠如今已經消失,但聚落中許多保存完整的紅磚瓦夥房,見證著這段過往的產業歷史。在打滂仔的遊程中,參與者體會了河水與人的緊密關係。

 

打滂仔的過程中認識河流的生態和文化。圖片來源/李育琴

 

漂流在河中 成為自然的一份子

在流速不到10公里的水中漂浮著,仰望天際,可見黑鳶和大冠鷲在藍天翱翔,更近的水面也有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和白鷺現蹤;來道彎道處回頭看向水源處,大武山正昂然地看照著這片土地。靠近下游,附近農莊主人說,岸邊可撈到河蜆,釣客喜歡來此釣魚,有時可釣到鱸鰻。順著河水緩緩而下,漂流在河道中的人,也成為自然的一份子。

 

到達預定上岸的地點,由於中途停下解說的緣故,一公里多的漂流大約花了40分鐘;也因為第一次下水略帶緊張感,未能好好感受在水中的各種感官體驗,因此大夥兒又再次提著輪胎圈往上游走去,這一次更放鬆地真實感受河水與周邊的大自然。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近期陸續有各種生態教育和體驗活動,10月20日再度迎來「水草日」,要用種水草和放回半紋小鲃的行動,宣示守護濕地的決心。工作站也另規劃介紹客家夥房的課程,由引路人分享客家人在夥房生活的趣味和點滴,此外並有利用廢木創作和親河活動,帶在地孩子打造夥房裡的趣味遊戲基地,希望客家聚落保存的不只是建築空間,更是生活感的延續。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