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1-01-02

邁向狩獵自主管理 澳花德卡倫獵人在公民咖啡桌找共識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獵人?」 「原住民生下來就是!」「想要打獵的就是。」「要有一定的年紀、但更重要的是能力問題」... ...宜蘭澳花德卡倫部落泰雅族人討論著這些問題。

2020年11月28日,在台北醫學大學團隊協助下,德卡倫部落族人以公民咖啡館形式舉辦共識會議,目標在2021年1月底前完成組織工作、成立協會,6月開始發放獵人證,邁向狩獵自主管理。已經完成組織並於2020年8月進行獵人授證的花蓮秀林鄉太魯閣獵人協會,也前往交流、分享經驗。

 

傳統智識接軌現代 獵人課程把式微的Gaya找回來

 

這次共識會議上,如何成為獵人、部落獵場該如何管理、以及合法取得獵槍成為三大焦點話題。討論中,德卡倫部落獵人同意秀林獵人協會以年齡分級、進行培訓的作法,但認為,放陷阱可以不限年齡,但持槍獵一定要20歲,且獵人應該分等級。

 

討論中也提到,狩獵知識的學習,應該要課程與實作互相搭配,在學科上要完整學習過去的Gaya(規範),例如上山打獵只取需要的、只能打自己背得動的量、絕對不能做出把肉留在山上這種浪費的行為;除此之外,也要重視保育,在孕育生命的期間(繁殖季)不打、要學會觀察動植物,以了解獵場的變化等。實作則是跟著長輩實際上山學習,尤其熟悉地形更是必要。

 

11月28日德卡倫部落獵人共識會議採公民咖啡館形式,鼓勵族人表達,也從中尋找族人最在意的是什麼。圖/賴品瑀

 

至於獵場管理,雖然過去多以默契與禁忌來展現對各自獵場的尊重,例如有獵人表示,在過去根本不需要明訂罰則,如果未經同意進入、甚至只是經過別人的獵場,「自然就會被蛇咬了」。但歷經了日本時代集團移住、國民政府遷村、與《野保法》禁獵政策後,部落傳統規範與禁忌逐漸式微,到現在,就必須有一套協調機制,再次建立獵場規則,以因應未來部落進入狩獵自主管理後,彼此可能發生的衝突與爭議。

 

不只是拿槍 好獵人必備條件:族語、生態都要懂

 

被視作原民自主管理的開端,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在各地陸續啟動,有以鄉為單位、內含數個部落的,也有個別部落獨立進行的案例。由於各地狀況、進度大不相同,有的已經進入發放獵人證、訂定公約、並進行獵物回報、狩獵相關教學課程等實務操作階段,其中阿里山鄒族獵人協會幾已準備好簽訂行政契約,即將率先進入自主管理階段;但也有還在凝聚共識,正在籌設獵人協會的,例如德卡倫部落即是。

 

計畫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施聖文表示,研究團隊從去年展開口訪部落獵人、盤點部落成員關心課題,並調查獵場;負責生態調查的特生中心也已在部落獵場架設自動相機展開監測。

 

計畫主持人施聖文。圖/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

 

會議中,研究團隊也將他們調查到的獵場資訊,運用空拍技術呈現。施聖文說明,地名不只是地圖上死板的一個點而已,部落地名蘊含獵場管理、文化傳承的智慧,從地名就能窺見該地的環境特色,因此研究團隊試著以動態的方式去呈現。

 

而在討論桌上,也有人呼應了這樣的看法。有獵人認為,成為獵人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會說母語(族語)」,因為狩獵知識都以族語表達,很多詞彙無法用漢語直譯,會說族語才能好好溝通,否則光是描述獵物位置都有困難。

 

施聖文表示,這次的共識會議採用公民咖啡館形式,一是鼓勵部落成員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再者,也是從中尋找部落成員到底最在乎的是什麼。尤其部落長幼有序,往往有年輕人在長輩在場的場合不敢有太多發言,因此設計了讓每位參與討論者可以在自己認同的意見上貼上貼紙,這些貼紙是彩色的,其實內含有不同權重,用來更細緻的分析部落成員的想法。

 

雨後發現的山羌腳印。熟悉環境、細心觀察是好獵人的基本要件。圖/鄭雅云

 

下班後上山 文化傳統與現代生計交織而成的族人日常

 

「這不是學術研究而已,這是屬於部落的計畫,團隊僅是協助,最終還是要看部落自己的意願。」施聖文在會中直言道,雖然期待計畫不只是學術上的研究,但是否能往前推進,還是得回歸部落自己決定,研究團隊無法主導。不過,共識會議上部落成員討論熱烈程度,其實超出團隊的預期了。

 

相較於南澳地區的泰雅族部落較多且領域重疊,位在澳花村最南端、三面環山的德卡倫部落條件相對單純,單獨開展試辦計畫,省去不同部落間協調共識的難題。

 

然而,由於接近和平水泥專區,許多族人在廠區上班、工時又長,即便老獵人說:「我多希望每天都能上山、帶小孩上去。」但狩獵已非部落目前的生活重心,這是德卡倫部落在邁向狩獵自主管理上待克服的課題。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撰文/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