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0-01-13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聽座頭鯨唱歌 保護海洋中的睿智動物

日本在2018年底宣告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在今年7月重啟商業捕鯨。幾個過去擁有捕鯨歷史的漁港,在重新開放的第一天便出海捕回了數頭小鬚鯨。從新聞中看見這些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因人類的口腹之欲而遭殺害,讓人不忍。

嗜吃海鮮是日本鮮明的民族印象,然而根據調查,90%的日本民眾鮮少或完全不吃鯨魚肉,顯示近年捕鯨產業的萎縮,除了因國際公約的管制外,消費者有意識的行動,亦阻止了這些靈性智慧的海洋生物遭濫捕殺害。另一方面,面對這些珍貴的海洋生物,許多倚海為生的漁民即使不獵捕,亦能帶來收益。

 

日本小笠原群島周邊海域是多種大型鯨豚類的繁殖地。這裡過去是捕鯨船的供給站,1989年禁止商業捕鯨後,島嶼轉型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出海賞鯨便是深受民眾喜愛的旅遊行程。每年冬天,座頭鯨會來到此地繁殖、育幼;夏秋之際則有抹香鯨出沒。遊客出海尋鯨,因鯨魚浮出海面的動人姿態而興奮不已。和碩大的座頭鯨相比,人類顯得渺小。有些資深導遊會利用水下麥克風尋找鯨魚的聲音,那是鯨魚媽媽與孩子溝通時所發出的叫聲,猶如正在海底引吭高歌,生動感人。

 

2011年,小笠原群島因豐富而原始的生態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根據日本生態旅遊協會統計,自2008年到2015年,日本賞鯨產業已成倍數成長。保育和經濟發展共行,不知那些決定重返捕鯨的小鎮,是否也能跟隨潮流而轉型呢?

 

日本政府以守護其飲食文化傳統作為重啟商業捕鯨的訴求,在海洋生態受到濫捕危害、鯨魚族群面臨瀕危的現代,是否合理?圖片來源/玉子日記

 

台灣東部海域也是鯨豚出沒之處,花蓮外海的鯨豚發現率達92%,觀光賞鯨在過去20年間蓬勃發展。乘船出海尋鯨,讓我們更親近島嶼周遭的海洋,認識蔚藍海域中的美麗生物。從海上目擊浮出海面的鯨魚、跳躍的海豚,就好像正友善地跟人類打招呼。

 

不過,台灣賞鯨行為需要適度的規範。隨著每年賞鯨季到來,大量而密集出海的賞鯨船,恐已對鯨魚造成了干擾。保育團體指出,近年鯨魚的目擊率下滑,且台灣發現鯨豚擱淺的數字也創下新高,造成的原因很可能與漁船燃料污染、海洋垃圾,以及漁法誤捕有關,期盼政府及早訂定賞鯨行為的管理規範,海洋減廢、漁具漁法的管理也刻不容緩。

 

鯨豚在海洋中看起來充滿靈性又難以捉摸,因此迷人。鯨豚亦是海洋食物鏈的頂層消費者,其族群數量大,代表海洋中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保育鯨豚,維護其棲地健康安全和族群數量,關係著我們的食物、漁業發展及生態旅遊的永續發展。

 
 

※ 本文與林務局 合作刊登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