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9-03-26

與鯨鯊共游的行前課:只想用最好的姿態與你相見

在這幾年開始陸陸續續看到很多人跑去宿霧,然後伴隨著與鯨鯊共游的照片影片,直到最近即將要去宿霧,認真的看了資料,希望將一些資訊分享出去。

不管去過了或是沒有去過,看過鯨鯊還是沒有,這樣的事情其實都很值得再去思考一次。想要講這些也沒什麼理由,只是因為鯨鯊其實就是我的初心。

在Oslob,最有名的莫過於100%目擊率的鯨鯊共游,根據「phillinestravelpackage.com」所發表的文章中,揭露了在Oslob的鯨鯊正在面臨什麼樣的情況,以及為什麼這樣的旅遊資訊平台不再宣傳Oslob的鯨鯊共游行程。

2012.05.11菲律賓歐索陸鯨鯊。圖片來源/謝新曦

餵食行為對於遷徙模式的影響

鯨鯊就像其他魚一樣他們也是高度迴游的魚類,遷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物以及繁殖。在夏天以及春天的時候大部份的鯨鯊會沿著熱帶地區的海岸線游,例如墨西哥灣、澳洲、非洲、東南亞等地方。鯨鯊遷徙的路線每年大概是幾千英里,在2018年還有數據顯示有一隻叫做「Anne」的鯨鯊游了兩萬多公里的距離。雖然不知道鯨鯊確切的遷徙目的是什麼,但是我們知道鯨鯊是一種有遷徙模式的魚,但是在Oslob的鯨鯊,停留的時間卻是越來越長,因為當地的漁民業者對鯨鯊的餵食,導致當地的鯨鯊停止進行遷徙這樣的行為,當地有一隻叫做「Mr. Bean」的鯨鯊就被記錄了在當地停留了392天。

這樣的餵食行為很顯然的影響了他們的遷徙模式,特別是像鯨鯊這種已經被列為瀕危的物種,他們的繁殖週期會受到餵食行為的負面的影響,母鯨鯊為了要增加下一代的存活率,會找一個「適合」的地方生小孩,有足夠的食物又安全的地方,但是當他們不再遷徙,這樣的繁殖週期也會被影響,鯨鯊後代的存活率也會降低,然而已經瀕危的物種就會更加的危險了。

鯨鯊進食行為的改變

鯨鯊是一種濾食性的鯊魚,鯨鯊的進食行為是仰賴多功能的吸濾器,這樣的方法讓他們可以捕捉更大的、更活躍的獵物以及浮游動物的聚集體,但是也可能代表他可以過濾比較少的水,讓他們更有效率的集中這些浮游生物然後吃掉。

簡單來說鯨鯊就是,吸進一大口海水然後將海水從鰓過濾出去,把他要吃的東西留下來。鯨鯊的主要食物為浮游生物,偶爾會吃一些小型的動物比如說磷蝦、水母、沙丁魚、魷魚以及螃蟹,只要他們夠小就好。

但是當地觀察的海洋學家以及科學家指出在Oslob的鯨鯊,已經不會出現這樣的進食方法了。在Oslob的鯨鯊出現了進食方法為「垂直進食Vertical feeding position」,「被動進食passive feeding」以及「海面進食surface feeding behaviour」,這些進食方式對鯨鯊來說,都不是最自然的進食方法,雖然這樣的進食方法還是有在個體上被觀察到,但是並不是他們主要的進食方式。

造成傷害

Oslob的鯨鯊已經被養成這種習慣,他們看到船就會直接聯想到食物,即使他們是游到了互動區、餵食區域以外,也養成了看到船就衝上去等飯吃的這種型態,他們沒有辦法分辨哪一艘船是要餵他們的哪一艘船不是,最危險的莫過於當他們到了餵食區外它們看到動力小艇也是一股腦地衝上去,科學家也觀察到很多在Oslob的鯨鯊撞到機動小艇造成的傷口,有一個例子是一隻叫做Fermin的鯨鯊,就有很多的傷口在他的臉跟眼睛的部分,他有好幾天都沒有進到互動區內因為他把疼痛跟接近船隻聯想在一起了。雖然傷口好了,但是在眼睛部分造成的傷好卻已經是永久的了。

食物的營養成分

前面就講到了,鯨鯊吃什麼,浮游生物還有一些小型的甲殼類動物,像是磷蝦、螃蟹幼蟲、橈足類、小型魚類,像是沙丁魚、鳳尾魚、鯖魚,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大型的獵物像是,小金槍魚、長鰭金槍魚跟魷魚 (Compagno,1984; Last&Stevens,1994)。還有一些浮游植物及大型藻類。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長得跟一台公車一樣大,所以他們也吃很多很多很多,平均一天裡面有7.5個小時都在吃,大概會吃掉44公斤的浮游生物,但是在Oslob,他們只餵食鯨鯊吃小蝦,根據報導指出,如果沒有遊客的話,他們也不會被餵食。

由於從船上餵食的效率很低,當地的鯨鯊並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因為他們主要被餵食櫻花蝦,他們的營養來源跟一般野生的什麼都可以吃到的鯨鯊就差很多了。

除此之外,因為Oslob櫻花蝦的價格上漲,越來越多的漁民從很遠的地方買進櫻花蝦,這樣子的長途運送,也使得櫻花蝦的品質並沒有那麼好,造成了鯨鯊常常不吃這些品質不好的食物,而常常處於飢餓甚至營養不良的狀態。

造訪Oslob的遊客並沒有被正確的教導與野生動物應該如何相處

共和國法案9147就明文指出,狩獵、出售或是騷擾鯨鯊是違法的行為。但是這樣的政策在Oslob其實並沒有被好好遵守,有些旅遊業者並沒有告知遊客相關的訊息已經該遵守的規範,也沒有強調為什麼要保護他,這樣的漠視法規,讓當地鯨鯊的處境是越來越艱難。

根據LAMAVE的調查,他們計算了鯨鯊與人的肢體接觸,其中調查期間記錄了1823次活動觸摸,累積3849分鐘。換算下來等於一個小時內鯨鯊就會被觸摸29次,97%的時間這個法規都是沒有被遵守的,當違規事情發生也沒有處罰以及監督。

這樣子一篇文章關於「五個你不該去Oslob與鯨鯊共游」在好幾年前就被轉傳了,但是這些年來,去Oslob的人有沒有減少,就我身邊的同溫層來說,是沒有的。

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但是我想有更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我常常聽到回來的人跟我說,我去跟鯨鯊游泳了他們好酷,但是水超臭。

大部份的人不知道關於鯨鯊餵養這件事情背後的意涵是什麼,不知道鯨鯊餵養到底會怎麼樣,你只知道你一定要趕在8點當第一批出去的遊客,因為之後就沒那麼舒服了。

對,為什麼如果不是第一批出去就會這樣呢,因為水下的環境很不OK,你下去幾十分鐘都覺得不OK了,想想看這些因為被餵食而不迴游的鯨鯊,他們要在那裡待多久?

從保育方面來看,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但為什麼他們還能夠繼續這樣呢?

這時候我們要從其他方面的角度來看,根據一篇剛出爐的研究(2018年12月)顯示,鯨鯊共游對當地漁民帶來了多大的經濟效益,我聽過很多人跟我說,甚至我也都是這樣告訴自己,在那樣的環境總比死掉好,如果他們不做鯨鯊共游的這個活動,他們就會死。與其讓他們死,不如就這樣讓他們活著吧。

Oslob有一家於2011年所成立的潛水公司,在主打鯨鯊旅遊後剛開始的五年吸引了超過7萬5000名遊客。門票收入達到1840美元,大約5億6700萬台幣。

在開始鯨鯊共游這種模式開始前,在Oslob當地一直都有糧食的問題,主要是以漁業為生,海流強的時候無法出海捕魚,就等於沒有收入。長期的過度捕撈以及珊瑚礁的破壞是造成糧食供給問題的原因,除了糧食問題以外,還衍伸的很多的社會問題,童工、醫療問題、教育,等等的,為了填飽肚子,生態的問題當然就會往後擺了。

開始了鯨鯊生態旅遊後,對生態的改變當然還是有的,當地的漁民知道鯨鯊活著他們可以賺到的錢比把鯨鯊殺掉還要更多,鯨鯊帶來的收入能夠讓社區擺脫貧窮,提供更多的糧食、醫療、教育與住宅,也能夠防止珊瑚礁因為不當的漁法被摧毀。

除了保護鯨鯊以外,這樣的旅遊方式所帶來的收入也資助了Ta-awan和Oslob的旅遊以及當地基礎建設、衛生、教育及社會福利計畫,並管理五個海洋保護區。

Oslob鯨鯊旅遊這件事情很顯然的就是改變的當地的經濟,讓當地的孩子能有錢去讀書,有錢看病,甚至能夠吃飽飯。但是鯨鯊呢?因為被餵食的關係,他們幾乎是就困在那裡了,他們不會再用「正常」的方式進食,後代也沒辦法在食物充足安全的地方成長,甚至他們也吃不飽了。

沒有人有什麼錯,他們為了吃飽飯,而去做這樣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以及管理才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更嚴僅的管制,甚至是教導漁民在以不改變生物習性的前提下進行生態旅遊,更完備的法規,這樣才是能夠讓鯨鯊生態旅遊永續的方法。

這篇的結論其實也不是要告訴大家不要再去Oslob看鯨鯊了,只是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在選擇這世界的樣貌。選擇有好口碑、好的行前教育的船家,甚至是選擇到其他的地方去例如說菲律賓的Donsol,西澳的Ningaloo,在鯨鯊迴游到那裡的時候再去看他,讓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好好的生活,再用最好的姿態與你們相見。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