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保育

2021-04-15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母石虎「平平」於3月2日生下兩公、一母共三隻小石虎,今(12日)已滿42日齡,動物園除了辨認性別、量體重外,也為牠們分別取名,大哥為「貓雄」、二哥是「貓攬」、小妹叫「貓控」,動物園同時也公布石虎三胞胎的滿月萌照,期待牠們能成為推廣里山保育的新「萌」主。

2021-04-07

藝術家陳建北2013年以台北植物園中恣意怒放、沒有名牌,也不被認識的台灣原生野花草為主題,推出攝影展「你甘知影阮的名?」,今年攝影展重回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同時,台北植物園也呼應攝影展於園區打造「野花園」,突破使用外來園藝物種造景的主流作法,種植達70種、超過5000株的原生小草花,當中更包含20種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所搶救的受威脅植物,要讓當年照片中沒有名字的野花,成為台北植物園中主角。

2021-02-16

植物分類不但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植物保育的重要基礎。近日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發表《台灣維管束植物野外鑑定指南》,提供植物研究人員、愛好植物的一般民眾,野外植物辨識的參考。1月13日也於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主要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震哲講演「植物分類與保育生物學」,本文即依據當天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2021-01-26

多年前因水稻播種方式的改變,引發水雉集體中毒事件,也帶來復育的契機。累積多年官田水雉與菱角共生的經驗與「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方案」後,農委會林務局推出更大範圍的生態給付辦法,未來將給付「生態薪水」給符合條件的友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作為他們代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的報酬,2021年元旦上路實施。

2020-12-01

爲維護海洋生態多樣性,農委會漁業署10日宣布,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即日起禁止捕撈,如民眾意外捕獲,應立即放回海中,並於返港後一日內主動通報漁獲資訊。海保署副署長吳靜龍表示,近年來象鮫只零星出現在台灣外海,可能與過度捕撈有關,目前已列為優先保育對象。

2020-10-16

聯合國於9月30日召開生物多樣性峰會,全球領導人宣示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然環境。今年爆發人畜共通傳染病武漢肺炎(COVID-19),再次說明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界,可能讓自身處於更大危險之中。

2020-10-06

台灣獼猴因為與人類活動領域重疊、時有衝突,尤其所造成農業損失在近幾年越趨嚴重。2018年,針對台灣獼猴是否應維持保育類身份,引起地方人士與保育團體激辯。該年6月正式確定台灣獼猴將移出保育類名單,關於人猴衝突的討論亦隨之淡化,許多當時提出的觀點未能充分辯證與收束。兩年後的今日,人猴衝突仍懸而未決,亟待更多溝通討論與發想。本篇報導嘗試藉由論述盤點、案例說明與研究分析,期待在理解的基礎上尋找開創的可能性。

2020-09-27

國際期刊《保育通訊》(Conservation Letters)一份新研究顯示,1993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生效至今的保育工作,已讓多達48種鳥類和哺乳類免於滅絕的命運。

2020-09-22

成群的蝙蝠飛翔在黃昏時的長灘島天空——這畫面曾經和長灘島上細白的沙灘一樣雋永,將這座位於菲律賓中部的小島推上該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2020-09-12

台中市經過3年石虎分布調查,初步釐清石虎活動範圍,以及可能使用的棲地,也了解其扮演的關鍵地位。整體而言,台中市石虎棲地不如苗栗、南投來得好,因此,維持、優化以及擴大石虎棲地,是台中市保育處境危急的石虎族群之關鍵任務。尤其是東勢、新社一帶果園,透過農法改善,有機會在生活、生產之餘,也讓石虎成為鄰居、貴客。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