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山名大風吹! 印度想為聖母峰取新名字

2021年6月,印度官方正式提出為海拔高度8848公尺的世界最高峰重新正名的要求,山的名字對於一座山峰的意義是什麼?世界上又有哪些山經歷著命名大風吹?

世界最高峰上的山名大風吹

 

我們究竟該如何命名世界最高峰?台灣最熟知的稱呼為聖母峰,以藏文拼音可讀Chomolungma,中國譯為珠穆朗瑪峰,依循藏族人對山峰的傳統概念作紀念,這種依循原居者文化的致敬方式也成為現今主流的命名法,世界14座8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12座以這種方式命名。

 

山脈南側的尼泊爾,則將世界最高峰稱為薩加瑪塔峰(Sagarmāthā),在尼泊爾語中指的是群山的地區,後來緊鄰山脈的省份也以這個名字命名,是以「地域性」的方式來稱呼這座山峰。

 

西方世界最熟知的稱呼方式為艾佛勒斯峰(Everest),以當時帶領英國東印度公司測量團隊量測山峰高度的代表人物George Everest爵士命名。

 

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海拔8848公尺。圖/wiki

 

對於以紀念測量山峰高度的學者命名世界最高峰,印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事實上,實際測量世界最高峰海拔高度的人,是印度數學家Radhanath Sikdar,在19世紀跟隨George Everest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來到尼泊爾,第一次觀測並定位這座峰頂為海拔8848公尺,不過後來以其上司Everest為正式名稱來紀念當年的探險測量行動,印度媒體則希望以Sikdar取代Everest為世界最高峰正名。

 

以領導者為名的山峰也不在少數,除了世界最高峰Everest,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南極洲的最高點文森峰(Vinson Massif),該命名紀念當年大力推動南極探險的美國國會議員Carl Vinson。

 

七大峰之一,南極最高峰文森山。圖/wiki

 

山名的正義?

 

19世紀末後,人們對挑戰高峰的渴望提升到新的高點,在政治動盪的時代「征服」高山也成為最佳的宣傳手段,各國都派出登山菁英以軍事化團隊挑戰世界上的高峰,為山峰取名往往富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與殖民主義的影子,在追求轉型正義的21世紀,山峰的命名也被重新檢討。

 

著名的山峰正名案例曾發生在2015年,歐巴馬政府重新命名北美洲最高峰為Denali(原McKinley),原本以帶領美國在太平洋擴張領土的美國總統為名,1913年美國登山隊完成首次攀登,便以當年當選總統的William McKinley命名這座山峰,而McKinley本人其實未曾到訪或參與登山活動,這樣的命名方式被認為富有與山峰本身不相關的殖民主義色彩,在討論後重新以原居在阿拉斯加的美洲原住民族對山峰的稱呼為名,正式更名Denali。

 

台灣山岳的命名

 

回到台灣,我們的山峰又是怎麼命名的呢?在這座不大的小島上林立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山峰的命名方式更是多元而富有趣味。

 

部份山名以山形為名,如玉山(形容常年積雪反射如玉石般的光芒)、桃山(形容渾圓的山頂形狀)、羊頭山(形容山頂形狀)等……。

 

台灣也有山名以著名的歷史事件為名,最著名的案例是現今老少咸宜的入門百岳合歡山,名字源自當年日本軍隊上山討伐不服從的太魯閣族成功後,於今天合歡山一帶駐紮時,為慶祝戰勝而取名。部份山岳則以山域中的原住民部落為名,如志佳陽山、乾卓萬山等……。

 

許多大家已習慣的百岳山名,其實以很難考究背後的出處,許多歷經原住民音譯、漢族人的形容、日治時期的命名等,很難定義山峰名稱的來由。以雪山為例,近似泰雅族語中的形容詞,以漢語長年積雪來形容也合理;大霸尖山、能高主峰的命名出處也有許多可能,一說來自泰雅族、太魯閣語對山勢的形容,一說是來自日語。綜合的命名方式,也對應這一百多年間多變的歷史。

 

位於台灣中北部山區的大霸尖山。圖/一路報導

 

了解山名背後代表的意義,總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更能窺探一個時代看待一座山峰的方式,下次看到一座山的命名,不妨好好了解一番。

 

撰文/王一訢
圖片來源/wiki、一路報導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