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人物故事

熱門文章

2021-06-08

「登頂聖母峰前最後50公尺,心裡才沒有想什麼『我快做到了』、『我是台灣第一人』的澎湃感言,我只專注腳下每一個腳步,因為我不想摔下去死掉,但站到峰頂的那一刻,我還是感動得哭了。」登山,對吳錦雄而言,就如此單純而已,卻投入了超過50年的歲月。1993年,在那個一雙冰爪裝備要價一個月薪水的年代,他登上了世界最高點聖母峰!

2021-02-16

這次的訪談相約在早晨的咖啡廳,昨天凌晨三點才結束劇組拍攝工作的MOMO邱于恆,神采奕奕與我們聊著他獨特的人生選擇與經歷,當問他會不會疲憊時,MOMO輕鬆地說:「還好啦!我之前在台東拍劇照,還曾經利用劇組短暫休息一個小時的時間騎自行車上金針山。」攝影是職業,自行車騎行更是持續精進的專業,兩者都是邱于恆充滿熱忱的興趣,也不斷秉持「在興趣上追求卓越」的態度面對攝影與單車。

2021-02-09

為期674天、跑過196個國家,即使困難重重,來自英國的尼克.巴特(Nick Butter)成功跑完全世界國家的馬拉松。環遊世界或許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而巴特用馬拉松的形式開啟了屬於他的另類環遊世界之旅。

2021-01-22

2019年上映的香港勵志電影《獅子山上》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名攀岩運動員遭遇車禍導致半身不遂,依然不放棄自己熱情所在,最終僅靠雙手攀上香港著名地標獅子山。而電影原型人物黎志偉持續挑戰更多不可能,在近日進行了一項新的挑戰。

2021-01-05

社子島的咖啡廳二樓傳來談笑聲,剛一起挑戰完百岳單攻計畫、東海岸一日騎行的陳彥博與李筱瑜,正在互相調侃著對方最擅長的運動專項有多虐、如何不適合自己。看得出這對超人訓練組合在彼此專業領域間互相精進的跨域精神,而對於一位頂尖戶外運動員,「跨領域」的專業交流有多重要呢?對「冒險與挑戰」的執著,如何讓他們成為台灣最卓越的運動員?

2020-12-15

道格・史考特(Doug Scott)今年12月7日因腦淋巴瘤逝世,享年79歲。成為第一位攻頂聖母峰的英國人,並於海拔8000米失溫又缺氧的困境緊急過夜,被譽為「偉大的倖存者」。史考特曾歷經過不少高山瀕死經驗,倖免於各種危險當中,即使看著山友一一殞落,仍認為沒有理由放棄登山。

2020-12-04

2020年11月22日,蘇格蘭登山家Hamish MacInnes於睡夢中安詳去世,享年90歲。MacInnes挑戰過多座極限高峰,其中就包括早期幾乎無人涉足的聖母峰,並於1970年發明的全金屬冰斧,對雪攀、冰攀裝備的演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爾後還在許多取材於高山的電影中擔任技術指導,一生以「傳奇」形容也不為過。

2020-11-27

「登山是志業、建築是職業、攝影是興趣,控制好時間,不用捨棄任何一項!」吳夏雄雲淡風輕的帶過。
人生,只要認真做好一件事就好了嗎?近年風行的斜槓生活態度,在數十年前早已被吳夏雄實踐了。身為國內早期帶隊出國挑戰極限高峰的登山家、同時又在建築領域擔任公會理事、還是台灣山岳雜誌的總編輯,我們好奇的想了解這樣超人般的身份,究竟如何同時勝任?

2020-10-30

睽違五年,2020新版高山百岳地形圖再立台灣登山地圖標竿,在國內享有登山地圖第一把交椅之稱的上河文化出版社,就隱身在汐止科學園區旁不起眼的小社區裡,如同低調的選址位置,上河文化在20年間僅出版十多本創作,卻無一不是經典之作,總編連鋒宗先生自嘲又自豪的說自己是出版業界的「異教」,在桌前翻閱解釋著一本本圖輯的同時,彷彿回到多年前還在以雙手刻畫地圖等高線時的熱情,一份屬於地圖職人的堅持。

2020-10-02

越接近死亡時,越能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一條繩子,繫住的是兩名年輕登山家的性命,也象徵著友誼及信任。當得知隊友在攀登時摔斷一條腿,等同宣判死刑時,你會留下他獨自攀登? 抑或是冒著生命危險,放手一搏呢? 當友誼已威脅到自己的性命時,你又會如何選擇? 當得知自己被好友「背叛」時,你還能理性的對抗孤獨嗎?

2020-09-25

上次巧遇雪羊是在加羅湖登山口,對這位新生代山岳職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揹負著超巨大神秘農場背包的樣子。「愛上登山之後就開始寫文章、拍照,曾當過一年登山嚮導,現在回來爬自己的山。」聊到山林,雪羊一派輕鬆的帶過自己豐富的國內外登山經歷,談起台灣山屋當代發展時,卻隱約透漏無奈的既視感。這個平凡的下午,我們透過身兼山林顧問、專欄作家、攝影師的視界,帶來關於山岳未來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