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專訪|張元植】關於大家最怕的「登山迷途」……八千大大的防迷失撇步

「登山迷途其實不應該發生地那麼頻繁,相比十年前,現在手機甚至手錶都能有效 GPS 定位,要避免實在太容易了!」提到現今仍佔台灣山難比例最高的原因──迷途,元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防迷失撇步聊自己的迷路哲學......

從 2015 年至 2021 年,台灣山域一共發生近 3000 起山難事件,其中迷途佔總數的 38%,是山難肇因之冠,也不乏因迷途而發生的死亡、失蹤案例。

 

對於登山經驗超過 15 年,領域橫跨健行、技術攀登、越野跑、山域教學的元植而言,又是怎麼看待迷途的呢?

 

攝影/嚴詠慈

 

迷而不失

 

「在山上迷失、而且沒辦法靠自己脫困而可能發生危險才叫『迷途』,走的回來的情況就只能說是『走錯』啦!」

 

「國三那年,我跟朋友們去喀拉業山,到喀拉業三角點後返程要一路爬回桃山的途中,我跟其中一個朋友一頭鑽進一片茂密的箭竹林走了好一陣子,才發現應該是誤入了獸徑,正在腰繞而不是走在正確的稜線上,而且回頭看發現沒辦法原跡返回( tracback)常規路徑了……」聊到第一次在山上險些迷途的經驗,元植講起自己接觸登山後的第二年登喀拉業山時的過程。

 

元植:「這是我還很菜的時候」。圖/張元植

 

當時雖然還沒有手機 GPS 等方便的定位技術,但因為桃山一帶山稜、路徑相對單純, 元植與朋友事先讀過紙本地圖,知道自己的大概位置,只要往高處稜線前進就能返回常規路徑,並沒有因此陷入危機。

 

「其實嚴格來說,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迷途』事件,因為直到現在,我在山上一直都能掌握自己的大致位置,一時走錯路是常有的事,但都能從容回到正軌上。」

 

在山上走錯了路如何迷而不失?發現自己快要從單純的「走錯」陷入「迷途」情況時,一定要及時止損,如果要繼續走一定要走對的路, 不然還不如留在原地休息待援,而關鍵在於自身位置的判斷能力。

 

先了解相對位置是最直覺的,需要事先大致了解自己準備踏入的山域地理環境,如哪裏有稜線、河谷、山頭等等……而山徑會沿著什麼地形分佈。在意外離開步道的情況下,能觀察自己與身邊地形的關係,走正確的方向回到步道上;在起霧、下雨、或是身處茂密林中,很難目視判讀相對位置時,能掌握自己的絕對位置( GPS 座標)就很重要了。

 

用來定位的工具種類太多了,怎麼搭配取決於我準備把自己丟進什麼環境……

 

國中就開始爬大山的元植,經歷了從只有地圖、指北針、GPS 掌機的時代,到後來手機甚至手錶都能準確定位的過程,剛好對照了自己從投身單純健行、探勘,到海外遠征、技術攀登、越野跑等各個山岳領域的歷程中,對的工具是讓自己總能迷而不失的關鍵。

 

登山手機定位

 

「先講登山手機定位好了!這絕對是這個世代每個人都一定要會的、最基本的技能,從 2016 年後,它就一直是我登山時的定位主力。」

 

大家可能覺得爬遍世界八千米高山、技術攀登路線的元植登山時,一定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定位工具?其實跟大家一樣,人手一支的手機加上離線地圖 APP,也是元植平常最常用來查看自己位置、地圖的主力裝備,目前手機的定位精確度,基本上已經可以勝任台灣大部份登山健行所需,開始使用手機定位後,就很少再使用功能單一的專業 GPS 掌機了。

 

「手機離線 APP 一定要會用啦!不到 5 分鐘就能學會了。」攝影/嚴詠慈

 

2017 年元植與朋友走入丹大山域亂走 28 天,大量離開步道的探勘行程,主要也是依靠手機來掌握自己與下一個目標地的相對位置與前進方向,再搭配指北針來定向前進。

 

不過元植也提到手機定位並非萬能,畢竟非專為戶外活動而生,手機的防寒、防水等耐候條件都不太理想;另外因為定位時還是有不小的誤差值,只能大致知道自己是否走在正確路徑上,在僅距離五公尺可能就是好走路徑與危崖處的差異的特殊情況(如北二段死亡稜線), 就不適合完全盯著螢幕上的航跡找路,更注重當下實際目視的判斷與經驗。

 

「危險地形垂直落差大,這時手機定位就不管用了!要靠目視判斷路線,比較需要經驗。」圖/張元植

 

GPS錶

 

「大概 2015 年,我開始使用有 GPS  地圖導航、tracback(原跡返航)功能的手錶, 當初是為了 G1(世界第 11 高鋒迦舒布魯峰:海拔 8068 公尺)海外遠征……後來就一直成為我上山必備的工具。」

 

「那時候當然已經有方便的手機可以定位了,不過有 GPS 定位功能手錶的優勢在很多情況下還是明顯的!」前往 G1 的路上要橫越大片的冰川地形, 常會遇到讓能見度降至不到五公尺的風雪,這時相對位置判讀就完全沒用了,需要用 GPS 功能循跡前進,而手機耐候性不達標而且不太可能一直空出手拿手機來看,具有強大定位功能、耐候性一流、可以隨時抬手查看定位的 GPS 錶無疑成了元植在挑戰 hardcore 山域冒險的最佳夥伴。

 

圖/Garmin

 

圖/Garmin

 

就這樣一連用了三代的GPS錶,在後來接觸到的越野跑時,也取代了手機成為元植主力的定位與訓練數據紀錄工具,在山林間穿越分秒必爭的越野跑過程中,前方遇到岔路只要抬手就能確認地圖的手錶是最佳選擇。

 

有紀錄航跡、了解自身海拔高度的需求時, GPS 錶的效果與方便度也遠優於手機;在探勘、健行時,有 tracback(原跡返航)、偏離路線警示功能的 GPS 錶,是手機在遺失或無法使用時預防迷途的最佳備份。除了內建地圖庫,現在手錶也能載入手機APP常用的高精度圖資(如魯地圖…)。因元植投入的山域活動對耐候性有高要求,許多時候手錶的防水、電力續航、觸控/按鍵雙操作模式比手機更實用,即使身處危險地形或天候不佳狀態,都能輕易投入使用。不過也如手機一般, GPS 錶的定位準度還是有一定的局限,在技術攀登、垂直地形時也不宜過度依賴航跡定位功能,只能用來抓大致前進的方向。

 

地圖+指北針

 

「手機、手錶都沒電或掛掉的情況還是有可能的,所以學會傳統地圖+指北針的定位還是比較好。」

 

最早開始學習認識山林就一路用到現在,雖然老派,但對元植來說很多時候還是最好用的。

 

攤開整幅傳統紙本地圖因為不用縮放、一目瞭然,最能了解整個山域地形相對位置,是建立對該山域基本概念的最佳工具。指北針對探勘行程而言仍是元植必備隨時掛在胸前的神器,因目前一般電子儀器還是不如傳統指北針快速準確,通常以手機離線地圖判斷接下來要前進的大致方向後,還是用指北針來定向前進最方便。

 

天馬行空的未來?

 

至於為什麼迷途意外目前還是高居山難原因之冠,定期會上山嘉明湖山屋擔任管理員的元植提到,比起以前學習紙本地圖+指北針定位的時間成本,現在學習使用主流的手機離線 APP、GPS 錶來避免迷途實在容易太多了,但常常還是遇到山友上山有下載、攜帶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窘況。

 

雖然每次遇到這些「準迷途山友」還是覺得百思不得其解,不過為此元植樂觀地覺得大家都會用電子產品避免迷途的世代很快就會到來, 也不需要大驚小怪,遇到了能教就教吧!

 

「欸!說不定以後的地圖都直接植入人體了,像在腦子裡看全息3D投影那樣,哪像現代人那麼麻煩,以後連看都不用看……」

 

大大應該也非常期待離線地圖植入大腦的那一天?攝影/嚴詠慈

 

短短的十幾年,人手一支電子產品的定位功能幾乎已經改變了全世界登山者,最後我們一起瞎聊、胡亂猜想下一個世代的山友,到底會怎麼看我們現在還會在山裡迷途這件事?

 

天知道這些厲害的電子產品還會推出什麼神奇的新功能……

 

撰文/王一訢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首圖/沈紘煬攝影、張元植提供
內文圖片/一路報導、張元植、Garmin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